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共同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美好蓝图已经绘就。深圳正通过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东西两翼”两个合作平台,集聚全球创新要素,参与深港澳创新生态圈建设,在大湾区建设中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建设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全球城市。
湾区城市从“互邻”走向“互通”
随着广深港高铁等一条条快速连接的交通要道开通,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从“互邻”走向“互通”。 未来,深圳将实施一系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计划,其中包括改造升级沙头角、罗湖、皇岗、深圳湾口岸,推动在前海、大鹏设立口岸,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加快深港边界地区高水平开发。此外,前海将实行地上地下立体开发,根据现有规划,自贸区范围内规划建设18条轨道交通线路,以及全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和综合管廊。建成后,从前海出发,地铁1小时可覆盖全市主要地区,城际线1小时可达广州、中山、珠海,跨境线15分钟可达香港机场。
“硬件”互通,“软件”更需要“兼容”。以开放为导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将更趋包容。深圳将全面对接国际化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全面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放宽港澳专业人士执业许可,推进国际贸易便利化改革,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深圳不仅对标国际,也正积极融入全省“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在推进大湾区建设中,深圳既深化与港澳合作,也将继续加强与其他8个城市的产业对接、协同创新,实现多元领域的协调发展,让更多深港澳合作成果“外溢”到周边城市,推动深莞惠区域一体化发展,带动粤东西北整体发展。
要素流动助推深港澳协同创新
纵观世界知名三大湾区,科技创新是湾区经济的关键所在。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重要定位。
未来,深圳将携手港澳科技创新部门积极参与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强化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聚焦技术攻关、基础研究、人才集聚、要素联通、创新创业等行动举措,加快构建深港澳协同创新共同体。
推动创新要素跨境便利流通,深圳将全力推动大学科学仪器设施资源共享,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验证中心,为早期创新活动提供种子资金、基本设备和孵化服务等,实现科技创新资源信息开放共享,打通科技信息互通渠道。此外,深圳将重点推动科研资金跨境使用便利化,试点设立科创投资出境绿色通道。
为激发更多港澳青年在深圳实现创业梦,促进青年优秀创新成果和项目加速孵化转化,深圳将举办更多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高质量活动,对符合条件的“双创”活动以及在深创业的港澳青年给予资助,予以初始创业、创业场租和创业担保贷款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打造深港澳创新创业品牌。
作为目前粤港澳青年双创的“明星平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的规模和能级将在今年得以进一步提升,《关于支持香港青年在前海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将陆续出台,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扶持、加快平台建设等措施,力争将梦工场打造成集创意链、产业链、资金链、信息链和人才链为一体的全生态创新创业平台。
建设深港合作的两大重要战略平台
作为深港合作的两大重要战略平台,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将发挥各自特点,深化制度创新、集聚全球创新要素,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
深度对接“港澳所需”“湾区所向”“前海所能”,前海研究制定了《前海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充分发挥前海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的试验示范作用,并将深入实施深港合作专项行动计划,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前海在城市建设标准、城市管理规范、公共服务标准、人才引进标准等方面积极推动规则衔接。在前海实现粤港澳人员、物流、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
作为城市新中心,前海规划了“9+2”海陆空立体交通构架,包括高铁、快轨、高速公路等建设项目,通过推动一批重点交通项目规划建设,加强前海与香港等大湾区城市的互联互通,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进入全面启动年。今年,深圳将发布实施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总体规划以及空间、产业、交通规划,重点加快合作区空间整备、完善交通配套实施,全力推进福田保税区转型升级。此外,深圳将在合作区探索建立适应开放创新、融合“一国两制”优势的体制机制,在人员物资流动、职业资格准入、标准规则创新、新药品新器械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实现深港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探索建设离岸创新基地。
Copyright 2013-2025 前海百丰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32072号